远洋资讯

世界渔业每日新闻编译

发布时间:2025-02-22

 

世界渔业每日新闻编译

        一、越南对欧盟罐头金枪鱼出口遇冷,原材料短缺与政策掣肘成主因

2024年,越南对欧盟的罐装金枪鱼出口呈现“先扬后抑”态势,全年出口额7400万美元,同比仅微增4%。德国以稳定订单保持最大进口国地位,波兰则以48%的增速成为新兴亮点,但荷兰、意大利市场分别下滑2%和13%,凸显区域需求分化。越南海鲜出口协会专家指出,原材料短缺与新规冲击是核心挑战:2024年5月生效的《第37号法令》对鲣鱼等海产品设置最低尺寸限制,导致原料批次因证件不全遭滞留,企业被迫违约甚至丢单。此外,依赖进口原料的产品无法享受《欧越自贸协定》关税优惠,进一步削弱竞争力。尽管2025年欧盟恢复关税配额,但行业呼吁政府加速修订渔业法规,破解生产与出口困局。

当前,越南本土金枪鱼原料供应不足,渔民因收购方观望陷入滞销困境,而法规附录中许可水产品种的模糊表述加剧了企业运营混乱。分析认为,若政策调整滞后,越南或难把握欧盟市场复苏机遇。建议通过优化原料采购机制、明确物种清单以及强化本土加工能力,重塑产业链韧性,同时借助自贸协定优势拓展高附加值产品,以应对国际竞争压力。

1.png

https://seafood.media/fis/worldnews/worldnews.asp?monthyear=2-2025&day=21&id=133682&l=e&country=0&special=&ndb=1&df=0

 

二、厄瓜多尔金枪鱼借零关税破冰中国市场,协定红利释放行业增长潜力

得益于2024年生效的《中厄自贸协定》,厄瓜多尔罐装金枪鱼对华出口关税从5%降至零,正式开启中国市场布局。首单由曼塔市企业Tecopesca完成,其旗下品牌Tunalia将以代工模式为中国客户定制产品,初期计划每月出口3-10个集装箱。该公司2024年营收达1.5亿美元,同比增长8.4%,此前已通过欧美多国市场验证供应链实力。中厄双边贸易近五年年均增长23%,但2024年厄对华出口受虾价下跌、电力危机拖累铜矿生产等因素影响下滑12%,凸显金枪鱼出口的战略补充作用。

协定互惠条款筑壁垒,厄瓜多尔金枪鱼产业逆势复苏自贸协定谈判中,厄瓜多尔成功将中国金枪鱼进口关税锁定为35%,为本土产业保留市场空间,同时中国对厄罐装金枪鱼实施零关税准入。政策利好下,2024年厄金枪鱼出口量达17.7万吨,同比激增30.5%,创收10.15亿美元,行业复苏显著。分析认为,中国消费升级为高性价比水产提供机遇,但厄需平衡原料供应(如从中国进口鱼柳)与本土加工能力,并应对全球头号出口国泰国的竞争。未来,协定框架下的品类拓展与产业链协同或成关键增长点。

1.png

https://seafood.media/fis/worldnews/worldnews.asp?monthyear=&day=18&id=133643&l=e&special=0&ndb=0

三、欧盟渔业呼吁纳入核心食品政策框架,蓝色食品战略或成破局关键

欧盟渔业代表组织Europêche与西班牙Cepesca近日向欧盟委员会提出正式请求,要求将渔业纳入欧洲农业与食品委员会(EBAF)核心成员,参与制定未来食品政策。在欧盟农业与食品事务专员Christophe Hansen发布《欧洲农业与食品愿景》文件之际,行业专家批评当前政策忽视渔业对欧盟食品自主的战略价值,强调海洋蛋白的高营养、低碳足迹及渔业对沿海社区的经济支撑作用。欧洲渔船队秘书长Javier Garat指出,若渔业无法平等参与政策讨论,欧盟将错失可持续海产开发与全球市场竞争力提升的机遇。

渔业部门提出三项核心诉求:一是将渔业纳入欧盟农业代际振兴计划,通过专项资金、技术培训吸引年轻从业者;二是简化渔业管理法规,减少行政壁垒以应对国际竞争压力;三是推动2026年前出台《欧盟蓝色食品行动计划》,整合海产品推广、专项资金扶持及公众营养教育。数据显示,欧盟渔业年产值超300亿欧元,但近年因政策倾斜不足面临转型压力。行业认为,只有将渔业深度嵌入欧盟“从海洋到餐桌”战略,才能释放其作为气候友好型蛋白来源的潜力,同时平衡生态保护与产业可持续发展。

1.png

https://seafood.media/fis/worldnews/worldnews.asp?monthyear=2-2025&day=21&id=133701&l=e&country=0&special=&ndb=1&df=0

四、阿根廷特雷利乌自贸区落地,渔业高附加值加工迎政策红利

阿根廷丘布特省特雷利乌自贸区近日正式获批,为渔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供进口关税豁免、原料采购税减免、出口关税全免等优惠政策。该自贸区占地165公顷,定位为南美渔业加工枢纽,目前已吸引西班牙Profand集团旗下Consermar加工厂入驻,未来将重点发展深加工产品出口。丘布特省长Ignacio Torres强调,自贸区通过整合罗森、马德林港等地的产业链资源,可优化物流成本并提升港口出口效率,预计带动区域就业增长20%以上。

政策撬动产业升级,冻虾粗加工被排除在红利外。自贸区明确将块冻虾出口等低附加值业务排除在税收优惠范围外,倒逼企业转型精深加工。以三文鱼罐头、鱼油提取物等产品为例,企业使用进口设备可享零关税,原料采购税降低30%,成品出口关税全免。数据显示,阿根廷2024年渔业出口额同比增长12%,但深加工产品占比不足15%,自贸区政策有望填补这一缺口。行业分析认为,此举将增强阿根廷与智利、秘鲁等邻国在欧盟及亚洲市场的竞争力,推动南美渔业从资源输出向技术驱动转型。

2.png

https://seafood.media/fis/worldnews/worldnews.asp?monthyear=12-2024&day=15&id=133001&l=e&country=0&special=&ndb=1&df=0

五、巴西基因编辑罗非鱼破局水产养殖,抗病性与生长效率双突破

巴西最大罗非鱼生产商Brazilian Fish近日宣布,与美国水产遗传学中心(CAT)合作,全球首次将基因组编辑技术商业化应用于尼罗罗非鱼养殖。通过精准编辑特定基因,该技术旨在提升抗病能力、优化饲料转化率及缩短生长周期,预计可降低养殖成本15%以上。巴西目前是全球第四大罗非鱼生产国,年产量超50万吨,此次技术革新或推动其跻身水产科技第一梯队,并为应对全球水产蛋白需求增长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。

产学研联动设定行业新标,南美水产竞争力再升级CAT作为全球水产遗传研究领军机构,其CRISPR基因编辑专利技术将加速巴西罗非鱼良种选育进程。Brazilian Fish计划2026年前实现首批改良鱼苗量产,目标覆盖拉美及非洲市场。分析指出,若抗病性提升30%(如针对链球菌等常见病害),可显著减少抗生素使用,符合欧盟等高端市场准入标准。此举亦可能引发行业监管讨论——巴西生物安全委员会已启动对该技术合规性评估,强调需平衡创新与生态风险。

3.png

https://thefishsite.com/articles/brazilian-fish-unveils-genetically-edited-tilapia-for-commercial-production



上一篇:世界渔业每日新闻编译

下一篇:瓦努阿图出口金枪鱼成为现实[转载]